1934年夏秋之间,上海联华影片公司《大路》摄制组到无锡拍片。外景地点选择在太湖边上。当时宝界桥刚在修筑,锡鼋公路正在动工,影片正好利用这筑路的背景进行拍摄。该片导演孙瑜,编剧于伶,演员张翼、金焰、王人美、韩兰根等汇聚于鼋头渚陈园,年轻的聂耳担任作曲。
聂耳白天同筑路工人一起劳动,体验生活;晚上他独自一人住在一幢小阁楼里作曲。面对山明水秀的美景,他的激情喷涌而出,创作出举世闻名的歌曲——《开路先锋》和《大路歌》。“轰!哈哈,轰! 我们是开路先锋......”歌曲歌唱着筑路工人豪壮的心声,激励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。
1958年前后,市里一批下放干部在陈园旧址开辟园艺场,他们把聂耳下榻处称作“聂耳亭”,并流传下来。“亭者,停也”,含有聂耳曾在此停留之意。
1961年,于伶旧地重游,作《太湖陈园忆聂耳》词一阕:“鼋头独立,旧地重来何悒悒。断续歌声,水天遥忆故人劫。行行何去,湖畔尽多留情处。《先锋》、《大路》,灼灼陈园春长驻。”1981年,于伶又应《无锡日报》之请,为“聂耳亭”书额。
1985年,在建设充山隐秀景区过程中,鼋头渚以聂耳亭为中心,新塑了洁白的聂耳半身像,并配建了厅屋三间作纪念室,名“聂耳遗踪”。2003年6月2日,市政府公布“聂耳亭”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如今,位于鼋头渚充山隐秀的聂耳亭已经成为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每年都会有很多单位组织前来升国旗,奏国歌,缅怀先烈,不忘国耻。汇聚聂耳亭前升国旗、奏国歌,唱响红色赞歌。
让我们系上红领巾,在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下感受中华大地的山河秀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