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犊晨雾,你见过吗?

发布时间:2023年08月31日

微信图片_20230912154036.jpg


  独山是太湖和五里湖(蠡湖)交汇处的一座小岛,海拔39.87米。它又名中独山或中犊山,用一“中”字,是说它北有北犊山(管社山),南有南犊山(充山),它们组成一条大水牛,静伏在太湖水边,独山就在脊梁的位置。有关独山最早的文字记载,见元至正年间(1341—1368年)王仁辅所修《无锡志·第二卷山川》:“独山去州(案:无锡县在元代升格为中州)西南一十八里。其北与管社山相望,冲为浦岭门;南与充山对峙,中汇为门,号曰独山门。溪流入五(里)湖,演漾而西,从门出太湖。”清早中期无锡名医杜汉阶有竹枝词赞独山形势并与鼋头渚相联系:


溪湖相接独山开,滚滚洪涛响若雷。

豪客携壶曾泛棹,鼋头渚上好衘杯。


微信图片_20230912154037.jpg


  独山上的早期建筑,原有清末新安人孙莲叔所建曲尺楼,该楼的楼型三折,故名。后同时代的翰林院编修、著名学者俞樾(号曲园,1821—1907)为此楼题联:“仙到应迷,有帘幕几重,栏杆几曲;客来不速,看落叶满屋,奇书满床”。故该楼又名“红叶读书楼”。楼旁是观日出佳处,俞樾留宿时,本想明晨于此观日出,不料当晚大风,浓云密布,观日未成,又撰联云:“高吸红霞,最好五更看日出;薄游黄海,曾来一夕听风声”。这又成为“曲尺楼”畔“观旭楼”(旭日楼)命名的缘起。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及抗战胜利后,独山又因墅园“子宽别墅”和“小蓬莱山馆”引来观光游人。据《无锡市志·第七卷胜迹》有关资料:“子宽别墅建于1921年,园主陆(案:应为陈)子宽,占地20亩,房屋10多间”;“小蓬莱山馆建于1929年(案:建成于1930年),园主荣岳(鄂)生,占地12亩,房屋12间”。1947年第十七版《无锡指南》对该两处墅园有简短记载:“小蓬莱山馆在中犊山南,民国十九年,由荣鄂生先生建造,面对三山,风景绝佳”。“子宽别墅在小蓬莱山馆之西,由陈子宽先生所建,亭台楼阁,颇有巧思”。


微信图片_20230912154037_1.jpg


  新中国建国初期,于中犊山开辟江苏省工人太湖疗养院,子宽别墅和小蓬莱山馆并入其中,原有建筑发生较大变化。该疗养院的建筑设计,由著名建筑师无锡人江应麟承担(此前他曾设计鼋头渚“澄澜堂”和“茹经堂”),提交设计日期为1951年12月17日,于1952年审定完成。因该疗养院当年的设计要求是“仿梁思成风格”,故一度被误传为是梁思成设计的。


微信图片_20230912154037_2.jpg


  院内三幢主楼建于1952—1956年,其中:宏远楼建在原曲尺楼基址,烟波致爽楼建于原旭日楼基址。除主楼外,还建有体理疗楼、职工宿舍、厨房等附属建筑设施。疗养院建成后,各界人士接踵而至,昔日景点渐被淡忘。2002年4月,该疗养院与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处联合组成“太工疗养院有限公司”,园林名胜景点统一管理,使该山水环抱、楼宇错落、屋顶凝碧、掩映于绿树花丛间的中犊山,更成为设施完善、环境清幽的集旅游休闲、体检保健于一体的度假岛,堪称华东旅游途中尤饶特色的一颗明珠。2011年12月19日,“太湖工人疗养院”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微信图片_20230912154037_3.jpg

部分图片来自@陆建华、@公益摄影邵晓霞

部分图来自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