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景区旅游”走向“全域旅游”

10月28日下午,由无锡市文旅集团主办、鼋头渚景区承办的2016“太湖明珠”全域旅游时代下景区可持续发展峰会隆重召开。来自全国的百家旅游景区代表和政府领导、行业专家相聚在美丽的太湖之滨,共襄“太湖明珠”全域旅游时代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,并达成《太湖共识》。

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
在发展峰会上,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、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魏小安提出,当下是大众旅游时代,景区要发展全域旅游。传统的旅游资源仅限于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,观光产品和发展模式单一。全域旅游则是全面利用新资源,包括环境旅游资源,生活旅游资源,产业旅游资源。从而形成新体系,从单一到复合,涵盖观光、商务、城市、乡村、文化、休闲、度假、特种等各种旅游方式。传统旅游是目标性产品,通常是到此一游;全域旅游是过程性产品,注重深化体验。要通过市场,聚集人气;通过政策,聚集商气;通过创意,聚集文气,最终聚集衍生产业的发展。全域旅游最终要形成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,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,三产围绕旅游搞服务,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,城建围绕旅游美形象,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,文化围绕旅游创特色,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,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,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为核心的格局。 
风景名胜区如何适应后城市化国民休闲度假需求?会上,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给鼋头渚提了几点建议。他建议风景名胜区可分为自然保护型和城市游憩型两类,分类规划管理。太湖、西湖属于城市游憩型景区,可以允许建设些拈花湾一类的度假产品。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、无锡市旅游业协会会长王洁平用旅游即城市,旅游即生活来谈全域旅游新格局中的景区之变。
创建“全域旅游”的新格局。
最后,大会形成《太湖共识》,认为全域旅游的本质要义,是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消费蓬勃增长而全新变化的需求,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,树立“旅游即城市”、“旅游即生活”的理念,以新的旅游资源观和发展观,把一个区域或一座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环境优美、旅游业态丰富、度假功能完备、生活服务配套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来建设。创造更多更大更加美好的旅游生活空间,以增加旅游产业的有效供给,提升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,满足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,提高人们的旅游生活质量,并以成为优势产业、支柱产业的旅游业,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。全域旅游时代,给旅游景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。在“全域旅游”新格局中,旅游景区依然是“主角”。从“景区旅游”走向“全域旅游”,绝非是“无景点旅游”,而是在更为广阔的空间提升和发挥景区的“核心作用”和带动引领作用,整合资源,创新格局,进而全区域、全产业、全时空地推进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,创建“全域旅游”的新格局。
适应大众旅游生活新需求和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,旅游景区必须应“变”而“变”,从自身的资源特质、功能特色和市场定位出发,优化观光型的产品,增加休闲类的元素,丰富体验性的业态,提升度假型的功能,提供个性化的服务,创造高品质的生活,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。旅游景区在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上创新,努力从相对单一的“观光型”向业态更加丰富的“复合型”转变,让景区走向“旅游休闲综合体”,从长期依赖的“门票经济”向融合发展的“产业经济”转变,使景区成为“旅游产业集聚区”,从封闭经营的“单点式”向区域发展的“一体化”发展,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联动,加快景区共建共享“旅游度假目的地”的步伐;打造“精品景区”,走进“服务时代”,是实现旅游景区提升核心竞争力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;创新,是中国旅游永恒的主题,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